火箭新射手冒头!23岁高塔太全面:2场三分9中6,约基奇拿他没法
火箭队做了个干脆的决定:把上赛季球队的第三中锋乔克·兰代尔裁掉。账面上他一年800万,角色却越来越尴尬,夹在申京和亚当斯之间,进攻端“黄油手”没改,防守端也不是最优解。对比之下,低位细活不如申京,篮板与护筐又比不过亚当斯,这笔位置资源占得不值。
兰代尔并非没有长处,身材够大,篮下对抗、保护篮板、盖帽都能做,三分命中率写着是42%。问题在于,他外线出手不多,威慑有限。随着卡佩拉的加盟,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火箭选择清人,这步棋与其说是对人,不如说是为打法让路。
火箭队这套班底,需要一位能把内线空间拉开的高个射手。小史密斯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,三年里手感起伏不大,上赛季三分命中率维持在35%。放在联盟大前锋序列,这个准头不拔尖也不拖后腿,是稳定的“底线配置”。
要把阵容真正撑开,只靠小史密斯不够。火箭更想看到另一个大个站出来,能在外线把对手拉出禁区,把挡拆后的选择拉多一档。谁来?答案竟然指向23岁的土耳其“高塔”:申京。
展开剩余78%在最近5场欧锦赛热身窗口里,土耳其队拿到5胜0负。这个样本不大,但信息量够。对阵爱沙尼亚,申京外线3中2;遇到有约基奇镇守的塞尔维亚,他又投出7中4。两场合计三分9中6,命中率接近66.7%。当对面站着约基奇,还能连连拔进,价值就不只是数字那么简单。
把镜头拉回他在NBA的使用方式,大家对申京的印象,多停在低位脚步、手感细腻、策应视野。外线出手过去属于“调剂品”,不是主菜。这一回,国家队给了他外拉的权限,他也果断接住,5场下来三分命中率46.2%,同时场均得分接近22。这种效率,正对上火箭的战术痛点。
若这手外线能复制到常规季,围绕申京的执导戏会更好看。向外拉一步,他的手递手更有威慑;持球面对换防时,防守者不敢沉到底,弱侧的射手和顺下的卡佩拉,都能吃到空位与顺风球。防不防外投,成了对手每次轮转都得回答的问题。
要让体系顺起来,人手结构得配套。卡佩拉和亚当斯都以护框、挡拆吃饼见长,身边需要射手把禁区“抽干”。小史密斯给一个点,申京如果把这手三分稳定在合格线之上,内外交错的球权分配就不会挤在一个走廊里。到那时,火箭队的五上五下,不再是对位体力战,更像节奏切换战。
冷静看,9中6还是小体量,热手期说走就走。真正的考题在常规赛和季后赛:出手数量拉到每场3—4次,命中率能稳在34%—36%吗?若答案是肯定的,空间就算搭起来了;若能冲到38%,那就是阵容上限的钥匙。说白了,达标值和增值点,是两层台阶。
放在球员养成曲线上,申京的外线并非凭空出现。低位威胁本来就吸引夹击,他的传球读秒做得不错。当防守开始“赌放投”,他必须用球去还账。这个夏天,他显然把这道必修课拉到了可用线。把投篮动作简化、缩短出手节拍、选择更干净的脚步,都是可见的调整。
把镜头再挪回火箭更衣室,兰代尔的离开释放了轮换名额与薪资压力。把这部分资源,换到能拉开纵深的角色上,更合账。对比申京的外线蜕变,小史密斯的稳定三分,再叠上外线群的牵制,这套牌的逻辑就顺了:以申京为轴,持球策应、内外联动,配合卡佩拉的垂直威慑,给出硬解题。
把对阵塞尔维亚那场切片拿出来看,约基奇站在弧顶收两步,申京果断起跳,没有犹豫。这类“第一时间出手”的果决,才是外线可信的前提。等防守补到位再投,多半就晚了。速度与选择,是投篮价值的一半。
有人会担心他的投篮一旦不准,对内线效率的影响。这里的关键不在命中率短期波动,而在出手的“必须性”。当你持续投、持续拉开,哪怕手感一般,防守也得尊重一到两步。空间被打开,低位与分球的回报会回来。到这一步,球队整体效率才是账本底线。
从阵容生态看,火箭队下一步更需要的是外线的“数量”。不是把每个人都练成射手,而是确保任何时段场上至少3名具备可信三分的人。小史密斯、外线双后卫,加上会投的申京,基本就够拼图。轮换里再备一个高个能拉开的副角,保证伤病与犯规时不崩盘。
把话说重一点,申京的三分不需要立刻变成“强点”,先做“真点”。球队要的是选择权,而不是一味靠低位硬凿或持球单切。拥有第二路径,收割效率自然提升。进攻这事,能少一步犹豫,就能多半个空位。
接下来要看训练营与季前赛的数据,关注三件事:一是出手频次是否稳定在每场3+;二是接球即投的占比是否增加;三是底角与弧顶两个点的精度差。若弧顶先稳住,手递手配合就能吃红利;若底角也跟上,那就是战术多解。
球员成长不走直线,热度有涨有落。把这波欧锦赛的外线投成“新常态”,火箭的上限会被明显抬高。等到高强度对抗、密集赛程、背靠背到来时,他能否保持腿部力量与出手一致性,才是最终考核。
一句话点题:当23岁的申京把三分练成常规武器,火箭队就多了一个真正的空间支点。空间有了,持球人的路才会通,内线的活也就好干多了。把这条线坚持到底,季后赛门口的那道门,才好敲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维嘉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